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光电领域里的一支尖兵(2)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纪将成为光电子时代。 为了适应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光电系统仿真
纪将成为光电子时代。 为了适应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光电系统仿真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光电仪器总体技术。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在团队建设中,姜会林教授经常用王大珩院士和知识分子的楷模蒋筑英的事迹教育团队成员,引导大家树立为国争光的责任感、使命感。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信念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科研人员来自光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却丝毫没有门户之见。在共同理想目标的感召下,团队中的科研争论和探讨不但没有造成隔阂,反而为科学研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体现了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大家齐心协力,互谅互让,在科学攻关道路上共同缔造了这支和谐的、充满战斗力的科研团队。 团队中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如光学工程学科教授尹福昌、王志坚、张锦凤,在光学仪器设计、敌我识别、激光通信、稳像技术、精密测量等方面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知名度;光电子技术专家梁柱教授,在激光器研制、激光应用与激光工程方面,都有突破性成果,在我国激光领域享有盛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团队中也有一批业务精湛的中年专家,如电子信息学科教授王晓曼、宋路、李洪祚,在通信与信息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等方面为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杨华民,在计算机仿真、三维图像处理以及立体影像显示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佟首峰教授生活照-在云南石林 张立中教授生活照-在壶口瀑布 团队中有一大批奋发有为的年轻带头人,如现任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的佟首峰、张立中教授,光学工程学科青年带头人付跃刚教授,电子信息学科青年带头人刘智教授等,不仅在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做出了许多贡献,而且已经成长为承上启下的中坚、课题负责人和团队的主力军。 团队中还有一些蓬勃向上的青年学者,其中大多数为博士,在他们身上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创造力、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青年学者已经成为团队的生力军。 在这个团队中,佟首峰教授就是团队的骨干科研力量之一。他是长春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回到母校加入到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中。通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和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佳绩,先后作为骨干、副组长、组长参加科研项目16项,发表论文32篇、申报专利12项。连年获得学校优秀科研工作者和先进个人称号。 2月,课题组进行野外演示验证试验。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十分艰苦。试验过程中,佟首峰教授与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顶风雪、抗严寒、风餐露宿连续奋战60个昼夜,群策群力,克服和解决了数十项技术难题,为演示验证圆满成功和课题顺利验收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佟首峰还承担系统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研究。他一方面仔细钻研基础理论知识、一方面虚心请教国内著名专家,带领研发小组,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先后对复合轴高精度跟踪关键技术实验系统进行6次改进,成功研制了高精度、宽带复合轴APT跟踪系统,动态跟踪精度为亚微弧度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此表现出优秀科研工作者所具备的创新的思想、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参加野外演示验证试验的还有一个组织者,他就是张立中教授,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张立中教授及其小组成员负责机载设备关键技术,系统复杂,难度很大。在试验必须成功的信念支撑下,他克服了水上长时间试验难以忍受的呕吐和眩晕,圆满完成海上试验任务,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获得了宝贵的数据。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野外演示验证试验过程中,张立中教授突然接到了一个消息——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匆忙回家料理完老人后事,在母亲遗体火化的当天中午,忍着巨大的悲痛,含泪告别悲伤的老父亲,匆匆返回试验岗位继续着自己的战斗。 张立中教授,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来到长春理工大学已经十六个春秋。十六年来,他一直以人民教师的责任感鞭策自己,以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激励自己,始终勤勤恳恳、努力奉献,做好自己承担的每一项工作;十六年来,张立中先后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组织开发产品2项;十六年来,他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与学生一起在实验室挑灯夜战,也记不得有多少个休息日与同志们一起加班。他曾忍着高烧、冒着被疫病感染的风险,在38摄氏度高温下,坚持完成了258厂区计算机网络改造项目;连续3个月几乎天天忙碌到凌晨完成了奇瑞汽车发动机气门导柱、导套压装线研制任务;在零下30多度严寒下,完成了机载设备山区飞行试验等等,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lgdxxbzz.cn/qikandaodu/2020/0803/334.html



上一篇:弘扬科学精神 培养军工人才——“王大珩展览馆
下一篇:中共珲春市委党校2013年工作简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