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对外汉语教师提问语的使用状况及原则(3)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而且,教师讲课要有适当的停顿,尤其当教师的提问语句式略长,使用的词汇或语法较复杂时,应留点时间给学生去理解并做笔记。只有教师的语言快慢结

而且,教师讲课要有适当的停顿,尤其当教师的提问语句式略长,使用的词汇或语法较复杂时,应留点时间给学生去理解并做笔记。只有教师的语言快慢结合、有张有弛,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人产生听觉上的享受。

(三)得体原则

由于本校的对外汉语课堂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实际上对外汉语课堂就是一个小联合国,作为组织者和主导者的教师,应意识到其课堂用语需要符合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教师的提问语主要需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和文化等差异,避免由于不当的提问产生课堂纠纷。

因为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大方、得体。

1.避免语言幼稚化倾向

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呈现出幼稚化倾向,如“你们知道汽车是什么样的吗?”。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与其认知水平的高低并无过多的直接的联系。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他们还不能将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和汉语联系在一起而已。

2.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要礼貌、得体

教师要留意提问语是否显得礼貌、得体。例如手势问题,有的教师提问时很喜欢用手指点人,这是十分不礼貌的。在个别提问时,教师应手掌朝上,手臂微屈伸向学生。在集体提问时,教师应90°张开手臂。

教师还要留意提问语是否会触犯了某些学生的隐私。因为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很注重隐私的保护,例如涉及年龄、经济收支、婚姻情况、子女情况等信息一般不要过问,除非学生自愿说。

(四)激励原则

基于情感过滤假说,良好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有关。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语应遵循激励原则,降低屏蔽效应,降低被提问的焦虑感,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动机。

1.合理运用提问方式

教师要注意根据课型和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提问方式,若合理地运用提问方式,学生会更喜欢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会顺着教师提问的思路自主探索更深入的问题。

教师要平衡好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的比例。个别提问太多易造成学生心理过度紧张,并且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集体提问太多就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水平较低的学生认真思考,使其汉语进步缓慢,易造成学生水平两极分化。

要求学生轮流作答是教师较常用的提问方式,但需要注意避免规律的固化,教师可以每次在提出疑问和索取回答的顺序上作出一点改变,以求在保证回答机会均等的前提下让所有学生积极思考。

一般而言,不需要学生进行过多的思考、不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问题应选择封闭性的提问;有争议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问题应选择开放性的提问;一般的问题,可以选择半封闭半开放性提问。

2.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教师的提问语要能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思考、探索。提问语首先要和本课、本阶段的教学重难点结合,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贴合,在此基础上提问语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使其不仅学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运用汉语思维去分析更多现实中的问题。

三、结语

提问语在课堂语言中使用率很高。作为师生有效互动的桥梁,应该得到对外汉语教师的充分的重视。目前来说,长春理工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提问语速偏快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较好,提问方式灵活多样。对外汉语教师提问语应遵循规范原则、可理解原则、得体原则、激励原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刘珣先生提出的“教师的语言”的概念,指的是第二语言教师在交际过程中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生下意识地使用的目的语变体。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语言,主要包括组织教学用语以及教学用语两种。其中,本文所研究的提问语是组织教学用语的五种语言类型之一,另外四种分别是导入语、指令语、评价语及收束语。提问语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以顺利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有效调控课堂氛围。本文着重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在职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提问语的基本状况,及本校留学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此的反馈,从中归纳出对外汉语教师使用提问语时应遵守的原则。一、提问语的使用情况分析(一)观察分析本学期,长春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去南区国际交流学院听课实习,笔者受助于其对8位在职对外汉语教师的提问语的认真观察与反馈报告,分析出目前长春理工大学对外汉语教师的提问语的使用状况。表1-1 对外汉语教师的提问方式情况表选项 人数 比例先点名某同学,再提问题 112.5%先提问题,再点名某同学 787.5%不点名,让举手的同学回答 112.5%不点名,但按一定的规律轮流作答(开火车) 450%不点名,让同学集体回答,如果冷场,老师直接公布答案 450%数据显示,在一节课中,绝大部分的对外汉语教师会同时交叉使用两到三种提问方式。我校教授初级上班级与初级下班级的教师大多数运用个别提问的方式,尤其是先提问题,再点名某同学。这样可以调动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促进大家思考。然而这种提问方式的缺点是学生的焦虑感明显提升,而且是上述五种提问方式之中焦虑感最高的。要求学生轮流作答的提问方式也促进了教学公平,使学生回答的机会均等。很多不举手的学生实际上也在思考,但是他们一则内向害羞或怕出错丢脸,二则认为自己不受教师重视或争取不到回答的机会,而选择默默地在心里回答。这类学生在国别上以亚洲、欧洲居多。为了能了解那些不愿举手的学生的对问题的见解,教师会采用让学生轮流作答的形式提问。然而这种提问方式的缺点是规律过于明显,学生有预设心理,不利于促进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我校教授中级上班级与中级下班级的教师基本是交互使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若是集体提问,全班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但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学生都积极进行了思考,亦有学生人云亦云。这类提问方式一般用于课堂导入环节,或者问题是偏简单的、日常化的,能起到集中全班同学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但对于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则不适用集体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学生的焦虑感最低。另外,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不点名而让举手的同学回答这种方式比较少用,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表1-2 对外汉语教师所提问题性质分类表选项 人数 比例多问“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性问题 337.5%多问“是什么”等半封闭半开放性问题 787.5%多问“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性问题 562.5%数据显示,我校教授初级阶段班级的教师多问“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性问题。教授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班级的教师多问“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性问题。而“是什么”这种半封闭半开放性问题覆盖面更广,下至初级水平上至高级水平的学生,体现了教师提问的针对性。当需要学生简单回答或表明态度时,教师主要提出封闭性问题,例如“大家看,这句话对不对?”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快速了解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当涉及课文教学或概念解析时,教师主要提出半封闭半开放性问题,例如“(课文中的人物)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以增强学生的细节解读能力及概括能力。当需要学生大量输出汉语时,教师应提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避免(这个问题)呢?”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汉语阐述情况、表达想法。(二)调查分析本文选取了15位本校留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记录其对对外汉语教师提问语的普遍的主观印象,反映出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提问语的使用情况。表1-3 留学生关于教师提问语的难度感知表选项 人数 比例完全能听懂 426.67%基本听得懂,有时也有听不懂的 1173.33%完全听不懂 00%数据显示,小部分留学生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提问语难度适中,他们完全能听懂。大部分留学生认为他们基本能听懂,但有时也有听不懂的。表1-4 留学生关于教师提问语的理解难点分析表选项 人数 比例发音 218.2%语调 00%语速 763.6%词汇 1090.9%语法 981.9%意图 327.3%在11个表示“基本听得懂,有时也有听不懂的”的样本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后发现他们听不懂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语速、措词、语法。留学生要先听清楚教师的问题,才能思考答案和组织语言。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提问语的语速应符合学生的平均汉语水平,切忌过快。根据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初级阶段的学生和高级阶段的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语速有点快,只有中级阶段的学生认为刚刚好。教师的提问语使用的词汇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平均水平,也不容易被理解。例如“暗示”是HSK6级的词汇,问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这句话暗示了什么?”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可以问“这句话说了什么?”或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尽量不要加修饰成分,语法要规范化,并且尽可能简短,以免出现歧义。总之,如果教师无法调控提问语的难度系数,学生就无从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就会停滞。二、提问语的使用原则(一)规范原则高度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对外汉语教师用语的首要标准。根据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一部分源于对外汉语教师的用语并不严谨,尤其是预备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课堂用语。对外汉语课堂语言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准确、规范。1.语音准确、规范对外汉语教师要说普通话,不能说方言,当然这里指的并非是有意识地说方言(除了地理历史文化课的某些需要),而是无意识地说方言,主要体现在发音、词汇上,较少体现在语法上。普通话语音要准确规范。首先,咬字清晰,向学生正确示范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教师还要注意汉语独特的语调、节奏特点,特别是疑问的语气、微微上扬的语调、疑问词的重音等,许多留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并不像汉语那么强调抑扬顿挫,因此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2.词汇准确、规范对外汉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避免方言的干扰,试比较“干什么”和“干啥”、“干哈”两种提问语,显然,前者是规范的普通话,后者是方言。教师需要避免课堂上出现第二种情况。而且,教师要熟悉各阶段的汉语词汇的具体用法,若不懂时要查阅字典,切忌望文生义而误导学生。3.语法准确、规范对外汉语教师的提问语要避免方言的干扰,做到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句法要正确,表达方式要贴切。4.言简意赅对外汉语教师的提问语必须是简洁凝练的,避免无用的重复,例如“……是真的吗?”、“我们……,好吗?”等。提问语的使用不仅需要得到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回应,而且还需要通过问题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因此类似上文所提及的“明知故问”提问语是无效的,甚至有时会增加学生的语言负担,使学生造成汉语都应该这样说的假象。教师应该摒弃无用的提问语(提问的口头禅),或者换种问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二)可理解原则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受多种限制,一般而言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使用“低就”的语言。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应使用学生能明白且比学生当前语言水平略高的课堂语言。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受限性和动态性,教师的课堂语言应遵循可理解原则。1.词汇和语法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用语加以限制,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加以调整。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提问语是一种大大简化了的语言。而在中级、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词汇更加丰富,语法更加复杂。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并不代表可以背离前文所提及的准确、规范原则。2.语速和停顿随着学生不断提高的汉语水平,教师的提问语也需要从课堂上的语言逐渐过渡成为自然的语言,通过语速的快与慢、语调的强与弱、语音的轻与重、和恰当的停顿等变化把握教学的进程。教师讲课的语速应当有快有慢、跌宕起伏,不宜千篇一律、平铺直叙。语速快的提问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其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因此,在组织教学环节、旧课复习环节、阶段性复习巩固中运用得较多。而语速慢的提问语可确保学生听清楚问题本身,甚至能揣测教师提问的意图,留给学生足够时间积极思考,故在讲解重难点过程中应用得较多。然而,目前大部分留学生(尤其是初级班学生与高级班学生)反映教师的语速有点快,这说明多数对外汉语教师对语速的控制不够准确。而且,教师讲课要有适当的停顿,尤其当教师的提问语句式略长,使用的词汇或语法较复杂时,应留点时间给学生去理解并做笔记。只有教师的语言快慢结合、有张有弛,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人产生听觉上的享受。(三)得体原则由于本校的对外汉语课堂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实际上对外汉语课堂就是一个小联合国,作为组织者和主导者的教师,应意识到其课堂用语需要符合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教师的提问语主要需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和文化等差异,避免由于不当的提问产生课堂纠纷。因为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大方、得体。1.避免语言幼稚化倾向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呈现出幼稚化倾向,如“你们知道汽车是什么样的吗?”。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与其认知水平的高低并无过多的直接的联系。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他们还不能将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和汉语联系在一起而已。2.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要礼貌、得体教师要留意提问语是否显得礼貌、得体。例如手势问题,有的教师提问时很喜欢用手指点人,这是十分不礼貌的。在个别提问时,教师应手掌朝上,手臂微屈伸向学生。在集体提问时,教师应90°张开手臂。教师还要留意提问语是否会触犯了某些学生的隐私。因为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很注重隐私的保护,例如涉及年龄、经济收支、婚姻情况、子女情况等信息一般不要过问,除非学生自愿说。(四)激励原则基于情感过滤假说,良好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有关。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语应遵循激励原则,降低屏蔽效应,降低被提问的焦虑感,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动机。1.合理运用提问方式教师要注意根据课型和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提问方式,若合理地运用提问方式,学生会更喜欢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会顺着教师提问的思路自主探索更深入的问题。教师要平衡好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的比例。个别提问太多易造成学生心理过度紧张,并且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集体提问太多就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水平较低的学生认真思考,使其汉语进步缓慢,易造成学生水平两极分化。要求学生轮流作答是教师较常用的提问方式,但需要注意避免规律的固化,教师可以每次在提出疑问和索取回答的顺序上作出一点改变,以求在保证回答机会均等的前提下让所有学生积极思考。一般而言,不需要学生进行过多的思考、不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问题应选择封闭性的提问;有争议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问题应选择开放性的提问;一般的问题,可以选择半封闭半开放性提问。2.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教师的提问语要能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思考、探索。提问语首先要和本课、本阶段的教学重难点结合,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贴合,在此基础上提问语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使其不仅学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运用汉语思维去分析更多现实中的问题。三、结语提问语在课堂语言中使用率很高。作为师生有效互动的桥梁,应该得到对外汉语教师的充分的重视。目前来说,长春理工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提问语速偏快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较好,提问方式灵活多样。对外汉语教师提问语应遵循规范原则、可理解原则、得体原则、激励原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参考文献:[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李玉莉.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151+177.[3]史淑梅.浅谈预科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175+156.[4]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的特点和组织原则[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82-85.[5]张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54-56.[6]谷中明,杜瑛.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阴山学刊,2000(06):64-66.[7]彭永华,黄琳.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11(46):57-58.[8]何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启发与互动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08):157-159.[9]刘婧.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3):185-187.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lgdxxbzz.cn/qikandaodu/2020/0828/387.html



上一篇:麻辣话题
下一篇:人工智能加速未来教育变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